牛皮癬
醫學界對牛皮癬的具體成因尚未能確定,但相信遺傳基因是最大因素,因為家族成員有這種疾病的人士患牛皮癬風險較高。儘管如此,這類人士也不一定會患牛皮癬。
環境因素亦常會觸發牛皮癬,包括咽喉細菌感染、某些藥物或壓力等,但許多患者沒有特別的觸發因素。
遺傳基因和環境觸發因素會影響皮膚的免疫細胞造成發炎,使皮膚開始以異常快的速度製造新細胞,形成牛皮癬斑塊。究竟是甚麼緣故導致免疫系統如此,目前尚未清楚。
醫生會詢問患者徵狀並進行檢查,一般也可從徵狀和觀察皮膚及指甲診斷牛皮癬。如不能確診或牛皮癬屬下列情況,醫生可能轉介患者到皮膚專科醫生:
- 範圍廣泛或情況嚴重
- 影響學業或工作
- 治療無效
牛皮癬雖然沒法根治,但卻有多種療法可以舒緩徵狀。這些治療的成效因人而異,有些患者可能須要嘗試多種方法才找到最適合的方案。
自我護療
醫生或會建議患者使用潤膚膏 — 即潤膚霜或潤膚液,這類產品可軟化及舒爽皮膚。此外沖溫水浴亦可軟化牛皮癬,醫生或會建議洗澡時添加浴油。
藥物
局部治療
患者可選用外塗的治療藥物。醫生可處方藥霜或軟膏,具體類型及藥效強度視乎牛皮癬種類而定。以下是常用的外用治療藥物:
- 焦油劑可消炎及減少皮屑,常用於治療頭皮上的牛皮癬,但這類藥物或有難聞氣味,也容易弄髒衣物。
- 含地蒽酚(Dithranol)的藥霜功效極佳,但容易弄髒衣物及刺激健康皮膚,所以醫生一般不會處方。
- 類固醇劑常用於治療局部牛皮癬(例如手肘或膝蓋)。手掌及腳掌或頭皮患處或可使用強效配方。類固醇藥霜一般只宜短期塗用。
- 維他命D衍生素(例如卡泊三醇(Calcipotriol)或他卡西醇(Tacalcitol))使用上比其他產品方便,但可能刺激皮膚。
- 維他命A衍生素(視黃醇(Retinoids))亦可能有效,但容易導致皮膚刺激反應。
口服藥物
如局部治療沒法控制徵狀,或牛皮癬範圍廣泛,醫生或會處方口服藥片,例如:
- 甲氨蝶呤(Methotrexate)
- 阿維A(Acitretin)
- 環孢素(Ciclosporin)
- 羥基脲(Hydroxycarbamide)
醫生會提醒女性患者服用這類藥物期間不要懷孕,有些情況下服藥後一段時間也不宜生育。部分藥片亦會影響男性,醫生會提醒患者服藥期間不要令配偶成孕,否則可能對胎兒造成嚴重損害。
生物藥物是較新興的牛皮癬治療方案,而且成效可能極佳,但卻一般限於嚴重牛皮癬患者,又或曾嘗試其他療法無效的患者。生物藥物是液劑,可用針筒注射或在臂部靜脈輸液。這類藥物包括:
- 依那西普(Etanercept)
- 阿達木單抗(Adalimumab)
- 英夫利西單抗(Infliximab)
- 優特克單抗(Ustekinumab)
服藥前必須諮詢醫生意見,並詳閱藥物隨附的病人須知說明。
上述各種藥物是否可以使用或醫生會否使用因國家而異。
光效治療
醫生會視乎患者的牛皮癬類型及影響範圍,建議接受紫外光治療。
光效治療機像花灑浴間,內設多支光管。
- UVB紫外線光效治療:用人工UVB紫外線照射皮膚。UVB紫外線存在於天然陽光,患者一般每星期治療兩至三次,為期最長8星期。
- UVB紫外線光效治療亦可配合其他局部治療同時進行,例如使用焦油劑。這種混合局部治療的方法或可增強皮膚對UVB紫外光的敏感度,有助控制徵狀。
- 補骨脂素(Psoralen)配合UVA紫外線光效治療:結合一種使皮膚對陽光更敏感的藥物(補骨脂素)與定量UVA紫外線治療。補骨脂素可採用藥片或直接塗於皮膚。治療通常每星期兩次,最長為期10星期。